留住地球之美,也是在嚴守生存底線
地球,晝夜不息地運轉著,不僅孕育了蓬勃的生命,還催生了光輝的人類文明。但如果地球上失去了自然,那么就意味著人類與地球一起走向沉淪!兜厍蛎}動:前所未有的自然之美》這本書,以優美深刻的文字和精湛細膩的攝影作品,飽含深情地敘述了地球的遼闊與壯美。
眾所周知,英國廣播公司(簡稱BBC)歷來以攝制生態自然類紀錄片見長,源源不斷的相關電視節目,在世界各地的媒介進行傳播。BBC歷時四年攝制的鴻篇巨制——《地球脈動》,通過先進的航空監測技術以及超高清的拍攝手法,用鏡頭記錄下了地球上那些如詩如畫、令人驚嘆的神奇美景。
本書是紀錄片《地球脈動》的同名圖書,從科學與藝術的雙重維度,對地球進行了詳細的多層描繪。書中,從紀錄片中精選了400多張震撼人心的圖片,記錄了非洲動物的遷徙、茂盛幽深的叢林、復雜叵測的洞穴、雄偉險峻的高山等圖景。需要指出的是,《地球脈動:前所未見的自然之美》一書,不是同名紀錄片的復制品,而是夾敘夾議,對生態自然觀進行了充分的表達,這和紀錄片“公共性”的特征頗有不同。
以人體作比喻,森林如同地球的肝臟,決定地球的健康。本書第三章“富饒叢林”中,開篇就這么寫道:“季節性森林就像地球的肺,能產出供人類呼吸的氧氣,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樹木中;能將太陽能轉化成動植物可食用的形式,并且通過吸收雨水和釋放水汽,調節淡水供給!边@么簡潔的一段話,就高度概括了森林在自然世界中的作用和地位。當然,森林并不是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會出現,而有著自身的環境需求。認識、了解森林,有一個基本概念,就是“森林線”。概括地講,森林線是山地森林上限連續不斷的森林分布界線。超過此界線,被適應高寒、風大的高山灌叢和草甸所替代。森林線在低、中緯度的高山上明顯,而決定森林線的有許多因素,其中溫度、水分和風起著重要的作用。
森林是一個如夢如幻的多彩世界,加拿大是森林覆蓋面最多的國家之一,書中指出,加拿大丘吉爾港附近的森林線上,北邊是北極的苔原,南邊則是稀稀拉拉、雜亂叢生的小樹。如果往北走,皚皚白雪,但是往南走,樹木會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密,在大約4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長了繁盛茂密的森林,全球三分之一的樹木生長在這里。沒人能算清楚在那片大地之上,到底有多少種樹、多少棵樹。世界各地的森林,都有各自的形態,并且每一座森林,都有自身的特色。
如果把人類和樹木做比較,無論是生長的高度,還是生存的時間,都無法與樹林相提并論。如,世界上最高的樹,是美國加利福尼亞的一棵紅杉樹,高度達到112.8米;世界上最古老的樹,同樣是位于加利福尼亞,一棵名為狐尾松的樹,已經存活了4700年,比埃及金字塔的歷史還古老。森林是地球上最為寶貴的自然資源,也是文學藝術家創作的重要對象。在電影《指環王·雙塔奇兵》中,森林中的樹木,不僅能走路、說話、力大無窮,還和中土世界的人類并肩戰斗,共同維護正義。
地球上,平原覆蓋了四分之一的面積。豐饒、廣闊無垠的土地,依賴牧草提供養分,而草原又供養豐富的野生動物群。除了南極洲和北極洲外,各大陸上都有草原,從炎熱的非洲大草原延伸到寒冷的北極苔原,從一望無際的北美大草原到高莖草叢生的南美潘帕斯草原,從肥沃低洼的印度沖積平原到中國青藏高原,草原都是生態環境的平衡者,尤其是中亞,擁有全球三分之一的草原。
無垠的草原,也是地球上的物產富饒之地,集聚著龐大的動物群落。書中談到,150萬頭的牛羚“集結”在東非的塞倫蓋蒂草原,多達200萬頭的馴鹿在北美苔原生存,而在蒙古大草原上,則有200萬頭“漫步”的羚羊。從統計數字上來看,草原上的野生動物種類多、數量多,但是草原生態也非常脆弱。目前,人類在建設自己的家園之時,同時也要保護好草原。若草原環境遭到破壞,人類也無安寧之日。
與平坦開闊的草原相對應的,則是雄偉的高山。地球上的山脈無數,但是每條山脈都有不同的特征,這是地質演化的原因造就的。尤其是喜馬拉雅山脈,擁有很多世界之最:最高的山、最高的走道、最深的山谷以及生存在海拔最高區域的動植物!跋柴R拉雅山是地球上最宏偉的景觀”,作者在書中這么說。
讀完《地球脈動:前所未見的自然之美》,掩卷沉思,可以充分感受到地球上的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動人心魄的美麗。在群山之巔、在茂密的森林、在奔騰的江河、在浩渺的海洋,大自然都展示著無言的魅力。當前,人類工業化進程在迅速推進,地球之美也受到人為的挑戰。留住地球之美,其實也是在嚴守人類的生存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