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引申出的數學典故 老師發揚數學“詩教”傳統
“你的語文是數學老師教的嗎?”
這本是一個網絡上的搞笑問題,不過在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不少學生會笑嘻嘻地回答你——“是!”
在他們看來,復旦五浦匯實驗學?蒲惺抑魅蝿⒆谌,就是一位“比語文老師還語文老師”的數學老師!
從教30多年來,劉老師一直努力將古詩引入初中數學課堂,開展“詩教”探索,帶領同學們走入一個別具一格的數學和文學世界。
數學老師發起詩詞群
這天一大早,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的不少七年級學生,就在劉宗三老師發起的“2018衢州游學詩詞分享群”里“斗”起了詩。劉老師還把前一晚寫的一首詩發到了群里,“盤桓靈宇吐清霖,南孔歸田夢昧心。有意翱翔龍嘯詠,無由變化柳絲吟……”
該校學生正在衢州游學,剛啟程,劉宗三就建了詩詞群,學生們紛紛發來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賞、評論,煞是熱鬧。
七(2)班許峻豪同學作了一首《懷古》,“陽春白雪明宋玉、高山流水歷琴心。百年柯爛人何處?陌上不見碧水音!
很快,劉宗三老師就發來了點評,“春應為仄聲,雪應為平聲……”,雖然指正之處不少,但在劉老師的朋友圈里,他卻毫不掩飾愛才之情:“峻豪兄極為有才,我用韻腳和平仄小小敲打他一下”。
劉老師自己也即興賦詩一首《五律-衢州有禮》:“秋葉散清芬,衢州有禮聞。終非風送雨,最是月和云……”,發到詩詞群中,照例又被喜歡詩詞的學生們欣賞“挑刺”,師生在詩詞歌賦的分享交流中其樂融融。
詩詞中飽含數學思維
在學生們看來,上劉老師的課,是一種綜合文理后的美的享受。
有一次,劉老師在一堂六年級的數學課上告訴學生,蘇軾不僅是文豪,也是一位畫家,他畫過一幅“百鳥歸巢圖”并題詩一首:“歸來一只復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石食!
不少學生開玩笑地說,這哪里有百鳥,分明只寫到8只嘛!
劉老師微微一笑,寫下了一個經典算式:1+1+3×4+5×6+7×8=100。
“學生們都驚得瞪大了眼睛,沒想到蘇軾的詩里還隱藏著這么一道數學題呢!”
在他看來,預備年級承上啟下,這時的數學教學應側重于激趣開智、拓寬視野、培養習慣。而進入初中的學生記憶力強,視覺和聽覺的感受則已發展到一定水平。這時,用“詩教”整合一些數學史上的人文性材料,在數學課上把理性的知識與感性的詩歌融合在一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詩教”并不強求形式
這類從詩詞引申出的數學典故,在劉老師的課堂上比比皆是。
例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其中飽含著數學思維和方法,詩詞的前兩句是從多個角度看問題,后兩句則是解數學題時經歷的困境:陷于局部最優而無法得到全局最優。
在劉老師的課堂上,常常是用一首詩詞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從而引入新課的。比如,在學習“第八章長方體的再認識”時,劉老師會引用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詩學生們小學就會背了,很熟悉,但從沒想到還可以從數學的角度來看。第一句“兩個黃鸝”,描寫的是兩個點;第二句“一行白鷺”,描寫的是一條線;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描寫的是一個面;第四句“門泊東吳萬里船”,描寫的是一個空間體。學生被這首詩的“數學解釋”所吸引,很快便融入到這節課的學習之中。
又如,在學習“4.1圓的周長”時,劉老師會用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來引出課題,前半句勾勒出“孤煙”這一直線和“大漠”這一平面的垂直空間關系,后半句則刻畫了圓和地平線從相離、相切到相交的關系。
“詩詞韻律和諧,往往能給人帶來舒適和輕松的感覺,使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產生好感!眲⒗蠋熣f,他的“詩教”不求每節課都有,更不強求形式,始終遵循著三個原則,那就是“有感而發”“通俗易懂”“符合規則”。古詩詞言而無盡的含義,他會和同學們一起用原創詩詞表達出來。有時他也會自創打油詩,總結學習規律。
數學老師的“數學之家”
有意思的是,這位數學老師來自一個不折不扣的“數學之家”,母親也是數學老師。同時,他對古詩詞的喜愛和造詣,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家庭的影響。劉老師告訴記者,他的曾祖父是清朝的秀才,父親就讀于復旦大學,師從陳望道先生,父親從小引導他讀《論語》、讀唐詩,浸潤傳統文化。所以雖然最終他和母親一樣成了數學教師,但對古詩詞的熱愛已經深深浸潤了這個家庭。
不僅如此,從數學的視角,劉宗三還發現了詩詞的另一種魅力。
他告訴記者,“詩教”是我國傳統教育的精華之一。先人把詩作為五經之首,并探索出一整套通過學詩、寫詩來進行啟蒙教育,來訓練和培養青少年能力的卓有成效的方法。我國傳統的數學教育是與詩詞緊密結合的。其中,以《算法統宗》為代表的古典數學文獻中記載了大量以詩詞為載體的數學典故和問題。
有鑒于此,結合上海初中預備班學生的特點,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在滬教版預備班的數學教學中,就“詩教”進行了一些嘗試。
比如,預備年級基本概念是教學重點,學生的機械記憶占主要地位,時間一長就容易忘記。而詩詞能提高記憶水平,達到長期記憶的效果。因為輕松和諧的詩詞比一般的講解容易激活大腦的接受,使學生不易疲勞,進一步理解鞏固,增強記憶能力和回憶能力。實踐證明,已經編成詩詞的基本概念不容易忘記。
中國不少古算家也是以詩詞抒懷,一些數學名題以及數學思想、方法等被編成耐人尋味的詩詞題,使一些抽象、難懂的數學問題得到形象生動和押韻的詩意表達,既有助于理解記誦,又可引人入勝,激發孩子的濃厚興趣和好奇心。
但是,劉宗三也坦言,雖然在數學教學中,提倡適當、適度地開展“詩教”,但并不等于每一節課都想著運用詩歌進行教學,對教材進行改編,在具體的形式上仍然要不斷探索磨礪,不可偏頗!霸谶@個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時代,信息社會人們的語言被網絡化,我們優良的數學“詩教”傳統被逐漸淡忘,幾乎沒有了發展,拯救我國這一傳統文化的使命對于我們基層數學教師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