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課堂教學用上了AR、VR 高危險內容教學難題迎刃而解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池故障維修教學中,有些高危險性內容難教難學,怎么辦?以前這一讓老師和學生有些“束手無策”的難題如今在AR、VR等技術的幫助下已經“迎刃而解”。青年報記者從昨日召開的上海中職“匠心匠藝”優質課堂教學展示研討會上獲悉,圍繞“信息化背景下教與學的變革”的活動主題,今年全市30個中職市級專業(學科)中心教研組作為牽頭責任主體,主動聯合相關學校,聚焦主題,明確方向,積極開展了本學科或本專業“匠心匠藝”優質課建設。
信息化讓難學難教不再“難”
最近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池故障維修成為不少職業學校的重要課程。上海市曹楊職業技術學校的鄭燁珺老師在展示交流中表示,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池故障維修教學中,有些內容存在高電壓、高電流、有毒物質等高危險性,這些內容難教難學,比如電池結構無法觀察、電池電流難以觀測、高壓操作難以進行等。此外,教學中還存在專業能力難以量化、個性化評價無法實施等問題。
針對這些難題,學校引入了信息化技術,通過AR、VR等設備,將很難學的電池工作原理、電池內部結構、危險的技能操作等變得形象直觀可視化,學生可以在虛擬環境下進行各種操作,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操作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評價,既滿足了學生的動手實踐又避免了危險。鄭燁珺表示,信息化技術引入后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明顯。除了汽車類專業中心組,電子專業中心組、學前教育專業中心組在研討會上也作為代表進行了課堂展示、教師說課和專家點評,從學習環境支持學習方式變革角度重點突破,展現了技術支持下的精準評價、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充分體現了教師涵養匠心、鍛造匠藝的專業精神。
信息化已開始影響教育理念
研討會上,上海市商貿旅游學校校長李小華重點介紹了學校打造優質課堂、提升教學質量的經驗做法。華東師范大學開放教育學院教授李鋒則圍繞未來教育中教師隊伍的數字化教學能力建設和信息素養提升做了精彩的專題報告,進一步澄清了技術應用的誤區,為教師更新觀念、重塑角色、提升素養、增強能力提供了方向指引。
市教委教研室黨總支書記于蘭英在主旨報告中提出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應用的5種典型方式,為教師深入開展自主探究、互動交流、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差異化學習、理實一體化教學提供框架指引,引領中職課堂教學從技術驅動向育人為本轉變,從碎片化建設向系統推進轉變,從脈沖式應用向常態化應用轉變。
市教委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信息化不僅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而且已經開始深入影響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態。為期五年的上海中職優質課堂建設以信息化為開端,既是回應時代需要,也是抓住信息時代發展契機。要進一步統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要求和信息化發展需求,兼顧點與面、信息化推進與課程改革發展,充分發揮技術對教學的服務支持作用,使技術嵌入整個學習系統中,形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