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式收音機到全國糧票……中學生“小手牽大手”尋找老物件講述背后故事
爺爺的“MBA”證書、外公的數學小詞典、“三五牌”臺鐘、“上海牌”老手表、手工縫紉機、搪瓷杯子、帶喇叭的老式收音機、一張張泛黃暈的全國糧票、月票等,這些帶著年代感的老物件,承載著幾代人美好的回憶和時代變遷的烙印。21日上海市教委等舉行的2019上海市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月系列活動展示上,老物件吸引不少參觀者駐足。這些老物件就像會講故事的老人,在高速運轉的信息化時代,老物件歷經風霜,歷久彌新,帶來諸多啟示。
一把尺,尋找時代的信條
市西初級中學學生林奕匯展示的是爺爺珍藏的一把尺。打開爺爺家里的書柜,翻到最底層,就能找到爺爺珍藏的一把尺。打開那把尺,只見密密麻麻的數字,細看原來都是三角函數、對數的數值!罢f來是尺,更像是個儲存器。每次提起這把尺,爺爺總是娓娓道來,講述老物件的故事!绷洲葏R說。
林奕匯的爺爺出身貧苦人家,條件艱苦,全家卻都有著“知識改變命運”的樸素信條。爺爺恰好對數學、物理表現出極大興趣,對鉆研這些問題樂此不疲。當年,他會花費一節課的時間去思考一個問題;有時候,他奇妙地在睡夢中獲得解決問題的靈感,會半夜三更爬起來。那時候既沒有電子計算器,又沒有計算機,算盤對四則運算有很高的價值,但也難以給出這樣的復雜數值。用這把尺,作為參考,就很方便!斑@把尺,伴隨了爺爺的整個中學階段,爺爺以有這把尺為榮,也激勵著他學習!绷洲葏R說。后來,爺爺考進了大學,這把尺仍然時時伴隨在他身邊,始終是他進行物理研究的伙伴,他與這把尺一起更加刻苦地鉆研問題。上世紀70年代,在研制舞臺擴聲系統電容傳聲器中,為了攻克指標,爺爺堅持在凌晨1點至3點反復試驗,不斷改進,取得了優異的成果。林奕匯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信條。隨著科技和經濟發展,現代人擁有了更舒適的生活環境,但有時可能會迷失自我。尋找信條,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在市西初級中學鄔辰妍家里,也有一把珍貴的尺!疤珷敔數某,教會了我做人,也讓我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编w辰妍說,聽爺爺說,這是一把19世紀50年代的尺,比爺爺還老。當時的計算尺十分昂貴,一把就要十幾塊錢,相當于現在的幾千元。太爺爺為了心中的學習夢想,省吃儉用,甚至省下自己吃飯的飯錢,也要買上一把計算尺。后來,他讀完大學,以優秀的成績留校做大學教授。這把計算尺一直陪伴他到逝世,是蘊藏他對學習的熱愛以及獨特的教學理念的物品。在鄔辰妍看來,這把尺,不單單是一把單純的計算尺,從中感受到前輩的諄諄教導和寄托的期望。
一扇一凳,家風代代相傳
育才初級中學王智俊找到了奶奶的老物件——一把蒲扇。有一年暑假,奶奶不遠千里從老家坐火車來看王智俊,行李里就有一把蒲扇。蒲扇呈黃色,上面有用蒲葵樹的葉、柄制成的扇葉。扇的柄上穿著一個紅線圈,以便掛在鉤子上。每晚睡覺,奶奶用蒲扇為他扇風。奶奶說,蒲扇質輕、價廉,以前非常普及,而且環保、輕巧、耐用、經濟。除了扇風,還能遮雨遮陽,放凳子上當坐墊。
隨著智能家用電器普及,蒲扇淡出生活,大院子里輕搖蒲扇乘涼的場景已經很少看到!靶⌒〉纳茸,折射出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就算現在有了空調、電風扇,但蒲扇帶來的那抹清涼最愜意,也是心頭永遠揮不去的記憶!蓖踔强≌f。
老物件中,其實蘊含更多的是感情以及長輩對子女的愛。育才初級中學劉欣宇講述了外婆家院子里的小板凳故事。據說,小板凳是曾祖輩那一代開始,代代相傳到現在。小板凳的外表嚴嚴實實地包著各種花色的舊布片,布片里依稀能看到微微泛黑的木頭中的零星幾點木斑,凳子腿的下表面被磨得都能反光!皨寢屨f,這個小板凳是她上學時坐的,外婆說小時候媽媽搬這個板凳時把門牙磕掉了,說話都漏風。后來,一家人吃團圓飯,奶奶把小板凳搬到大椅子上,用手按一按,看看放得穩不穩,好讓我與大人‘平起平坐’!眲⑿烙钛壑,外婆是個老農民,沒讀過書,也不識字,卻把事情看得通透,這種珍視親人的溫柔,隨著板凳代代相傳。
講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日前,靜安區檔案館聯合靜安區教育學院、區校外聯辦,在中學生中開展以“老物件的故事”為主題的檔案德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育才初級中學、市西初級中學、風華中學3所學校參與!白寣W生‘學一學’檔案知識,鼓勵學生‘找一找’身邊的老物件,‘寫一寫’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講一講’國家變遷,這樣的活動很契合學生的特點!笔形鞒跫壷袑W德育主任單青曉說,在找尋過程中,以“小手牽大手”的家校合作形式,讓老物件成為傳承家風、喜看發展的物質載體。學生們尋找老物件后,回到學校在主題班會上,與小伙伴分享老物件的來源和故事;在教學中語文組共同參與,鼓勵同學寫出老物件背后感人故事,不僅傳承家風家訓,更好認識和理解家庭的變遷、社會的進步、祖國的發展。
據介紹,4個月的“老物件家國情”活動,共收到來自3所學校的百余篇關于老物件的感人故事,內容涵蓋勞動奉獻、家族情懷、生活娛樂等各個方面,84篇小故事以及調研微課題已編輯成書。
2019上海市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月系列活動展示上,長寧區愚園路第一小學、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安師實驗中學等16所學校成為新一批上海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習暨非遺校園優秀傳習基地。截至目前,上海學校優秀非遺傳習基地已有109家,由市校外聯、市文教辦主辦的“我是非遺傳習人”和“非遺空中課堂”在線課程有54堂課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