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青少年健康保駕護航 電子煙管理何去何從?
圖片說明:網上還有銷售電子煙。青年報記者施劍平攝
據《青年報》報道: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煙草專賣局聯合發文稱,為防止未成年人通過互聯網購買并吸食電子煙,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敦促電商平臺立即關閉電子煙店鋪,并將電子煙產品及時下架。
近日來,多數電商平臺已陸續下架電子煙。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仍然可以在不驗證年齡的情況下輕松購買到電子煙。對此,專家表示,督促電商平臺下架電子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青少年使用電子煙問題,但是如果沒有嚴格的監管和處罰,可能力度還是有限;監管部門需從線上和線下同時發力,為青少年的健康保駕護航。
聚焦1
電子煙比傳統卷煙安全嗎?
霧化后產生的絕對不僅僅是“水蒸氣”
“吸煙有害健康”,這一觀念已深入人心,為尋找替代品,電子煙逐漸進入煙民們的視野。在一些場合,如今經?梢砸姷绞褂秒娮訜煹臒熋,吸電子煙正在演變成一種時尚和潮流。
在不少人的觀念中,電子煙比傳統卷煙更安全,可以成為卷煙替代品;還有一些人認為,電子煙可以幫助戒煙。然而,這些想法都不對。
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控煙研究中心主任鄭頻頻教授告訴記者,電子煙是一種可加熱液體,并能在空氣中產生氣霧或小顆;旌衔锏碾娮釉O備。通俗地講,電子煙是一種模仿卷煙的電子產品,通過霧化等手段,將包含有尼古丁等物質的煙油等變成蒸汽后,供用戶吸食的一種產品。
電子煙不含焦油,但并非無害!半娮訜熂訜崛芤寒a生的二手氣溶膠是一種新的空氣污染源,里面包括顆粒物質(細顆粒和超細顆粒)、1,2-丙二醇、某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某些重金屬和尼古丁,并非如很多商家宣傳中所說的‘霧化后產生的僅僅是水蒸氣而已’!编嶎l頻教授說。
吸食電子煙的人吸入其中的丙二醇會導致咳嗽加劇、痰液增多等,長期吸入者會導致肺功能顯著下降;吸入電子煙中的尼古丁,會導致心率、血壓升高等表現。研究顯示,電子煙會導致吸煙者血管彈性變差,增加心臟病和腦卒中風險。孕婦吸用電子煙會危害胎兒神經系統發育,增加其出生后發生過敏性哮喘的風險。
此外,同傳統卷煙一樣,電子煙也會產生“二手煙”,會對吸煙者和周圍的人產生影響。電子煙不直接燃燒,與傳統煙草燃燒產生的煙霧相比,電子煙產生的氣溶膠中致癌化合物及其他有毒物質含量相對低一些。但在部分電子煙產品中,依然檢測出相當高含量的有毒物質。
聚焦2
吸食電子煙會不會成癮?
青少年使用后成為吸煙者的概率是原來兩倍
最初,電子煙是作為一種戒煙替代品出現的,一度被煙民們奉為“戒煙神器”,后來卻演變成了一種潮流和文化。
“電子煙中添加了香味劑,約有8000種不同口味,外觀設計新穎,被打造為健康、好玩、時尚的產品,增加了青少年使用的可能性!编嶎l頻教授說,不少青少年就是沖著好玩去吸食電子煙,結果最終還是成為了吸煙者。
在中國,2018年全國成人煙草調查顯示:使用電子煙的人群主要以年輕人為主,15-24歲年齡組人群電子煙使用率為1.5%;獲得電子煙的最主要途徑是互聯網(45.4%);與2015年相比,聽說過電子煙、曾經使用過電子煙,以及正在使用電子煙的比例,均有所提高。
鄭頻頻教授告訴記者,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暴露于尼古丁中,不但會對他們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造成長期危害,而且會增加尼古丁成癮性。研究同樣證實,那些從不吸煙的青少年使用電子煙之后成為吸煙者的概率提升為原來的兩倍。青少年過量吸入尼古丁,甚至還可以致命。
“為了保護這些未成年的孩子們,不僅應該嚴格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還應該禁止銷售帶有口味的電子煙,并對電子煙的廣告、促銷等做出嚴格限制,以防止青少年和未吸煙者使用電子煙!编嶎l頻教授表示,從長遠來看,電子煙在保證產品質量和開展安全性論證的前提下,可供無法戒煙或者不愿意戒煙的吸煙人群中使用;但是作為青少年,必須要遠離它們。
電子煙銷售轉戰場,如何監管?
監管部門
本市正加快推進將電子煙納入《條例》監管工作
號稱上海史上最嚴控煙條例,《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從2017年3月1日正式實施。自此,上海實現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內全面禁止吸煙!疤旎ò逑氯娼麩煛焙,市民對室內全面禁煙的支持率達99%以上;各類場所吸煙發生率顯著下降,但有關電子煙的管控一直未有明確說法。
在記者的調查中,不少市民對室內能否吸食電子煙提出質疑。今年10月份,上海地鐵9號線往曹路方向行駛的車廂內,一女子拿出電子煙“吞云吐霧”,引發了全民大討論。
“從公共衛生保護人群健康的角度出發,我們非常贊同將電子煙納入上海無煙環境的監管范圍!编嶎l頻教授指出,上海在修訂條例的時候,電子煙使用還比較少,如今隨著電子煙吸食者的增多,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凸顯,為控煙工作帶來挑戰。
而記者從上海市衛健委獲悉,《條例》目前對電子煙并未有明確界定。但是,商場內鼓動顧客進行抽煙的行為不妥,即使是電子煙,其危害也已經明確。目前,本市相關部門正加快推進將電子煙納入《條例》監管的工作,加強電子煙管控。
專家
還需進一步出臺監管政策
目前,全球已經有30個國家禁止使用電子煙。迄今為止,我國尚未對電子煙全面立法,但最近一些城市出臺的控煙條例已經明確公共場所禁止使用電子煙。
今年11月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煙草專賣局聯合發文稱,敦促電商平臺立即關閉電子煙店鋪,并將電子煙產品及時下架。雖然,多數電商平臺已經下架了電子煙,但仍有不少經銷商悄悄轉了戰場,打著“擦邊球”在銷售電子煙。采訪中,不少控煙專家表示,這一公告僅僅起到“敦促”作用,還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鄭頻頻教授表示,兩部委出面敦促禁止網上銷售電子煙,可以對電子煙網絡銷售形成一定規范和限制,但是如果沒有嚴格的監管和處罰措施,難以完全禁絕!岸,網絡銷售花樣百變,在關閉電商平臺上的銷售后,銷售商可能會通過其他渠道進行銷售,仍需要持續監管!
“國家機關可以通過立法或者發布政策的方式,對電子煙進行進一步的監管、規范。比如說對電子煙的法律定義和生產標準進行明確,指導電子煙廠商和經銷商有法可依;建立對購煙者年齡的識別機制,區別對待成年消費者和未成年人消費者!编嶎l頻教授建議,可將對電子煙的監管納入更多的相關法律中去,比方說未成年人的保護法的修訂中增加相關條款,保護青少年的健康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