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千余名中小學優秀骨干教師為“線上開學”錄課程
語文高級教師夏奉安為錄制四年級語文第一單元第二堂課《鄉下人家》做準備/采訪對象供圖
疫情之下,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全國多地積極準備線上課堂。隨著部分城市線上開學,爭論隨之而起:網課是否有必要?怎樣組織更有效?會不會造成師生及家長負擔?
昨天,上海宣布3月2日起開展中小學在線教育,學生不到校。市教委主任陸靖介紹,此次按照“同一學段、同一課表、同一授課老師”的原則,組織了全市各學段、各學科一千多名優秀骨干教師錄制相關課程,以電視播放為主,包括有線電視和IPTV,共分為12個頻道,涵蓋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
從市教委以及各區的時間規劃來看,在推遲開學的情況下,一方面要保證在寒假期間不增加學生負擔,一方面要讓孩子們在3月后有學可上。作為特殊時期的特殊辦法,首次全市范圍的線上教育嘗試,上海各級教育界人士正全力迎接挑戰。
一場沒有參照也沒有彩排的考驗
“這跟在教室上課不一樣,不講得活潑一點,小學生哪坐得?”語文高級教師夏奉安一邊備課,一邊注意記錄線上教學的特點。
從教30年,“忙”,成為她這個寒假的關鍵詞。每天早晨七點不到,她已經坐在桌前辦公,電腦24小時開機、釘釘隨時在線,新消息隨時會來。
早在大年初二上午十點半,夏奉安的手機就收到了嘉定區教育學院師訓部發出的消息:“停課不停學”,需要各位老師的支持。盡管當時還沒有通知延期開學,但“眾籌網絡課程”的準備工作已陸續啟動。幾小時后,新建的工作群里,嘉定區主動報名的中小學教師已經接近200人。
往常這個時候,夏奉安正在寒假休息階段,工作主要圍繞下學期備課,而今年,她“一人分飾多角”——既是每周檢查寒假作業完成情況的語文老師,還是負責區里網課助教聯絡工作的小學組組長,更是參與語文網課錄制的教師之一。
課堂上教了幾十年語文,得心應手,這次她要錄制四年級語文第一單元的第二堂課《鄉下人家》。面對鏡頭,她先讓自己做回了“學生”。“區里教我們怎么用‘剪輯師’軟件,怎么用網課的平臺,我已經下載好了,在學。這次備課,夏奉安花了更長的時間,和教研員討論怎么樣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專門找來知名網校的課程觀摩,也收看其他城市的網上教學錄像。“小朋友們,寒假過得怎么樣呢?我是你們這節課的語文老師……”她反復揣摩什么樣的開場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
夏奉安所在的安亭小學,這次一共有17位老師主動報名參加了區里組織的錄課。“史上最忙寒假”中還有許多教師,他們正經歷著一場沒有參照也沒有彩排的考驗。
對于增大的工作量,32年教齡的馬陸育才聯合中學特級教師王雅莉說:“這都是我們自己的學生啊,現在這種時候,孩子們不能按時開學,老師不該多做點什么幫助他們嗎?”
每天排課5-6節總時長不超2小時
此前,上海市教委已發通知,各級各類學校2月底前不開學,不提前在寒假期間開設新課程的網上學習,可安排疫情防護、寓教于樂等內容的學習。
上海的時間安排,可以2月17日、2月29日為兩個時間節點來理解。2月17日為多地原計劃的開學時間,教育部自該日起,面向全國免費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在上海,2月17日至2月29日之間為延長寒假期,各區、各學校陸續開始線上檢查寒假作業、線上開展適量寓教于樂內容講授,但不開新課。
2月29日為延長寒假結束的時間,從3月2日起進行中小學線上教育,方案由市級層面制定統一,覆蓋全市中小學,每節課的長度、每日總課時,以及教學容量上都各有差異。
以小學為例,每節課線上錄課長度是20分鐘,比課堂上課時間短了15分鐘,每天排課時間5-6節,總時長不會超過2小時,盡量在講授教學和學生健康之間進行平衡,不強制打卡。
例如,2月底前,嘉定區17日推出“雙師云課堂預熱課程”,涵蓋寒假生活指導、幸福指導課、手工制作等非新課內容,每天安排1-3節課不等,聯合第三方技術平臺進行教學。閔行區教育學院已經進行直播課堂平臺測試,做好線上教學、輔導、作業同步教學的準備。
3月2日開始的網上教學,市里會為中小學提供電子版和紙質版教材,是否領取紙質教材家長可自愿選擇,有到校領取和快遞寄送兩種方式,電子版教材可通過多種方式下載。
市級層面托底各區可“自主選擇”
老師都去錄課,是不是勞師動眾?
這個寒假,老師工作量的增加是事實,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他們的付出值得被尊重。但上海課程錄制,并非全員錄課、全部直播。市教委教研室組織的16個區上千位錄課教師,為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等優秀骨干教師。如黃浦區,承擔了小學道德與法治、初中化學、初中生物、高中物理、高中地理全部課程的錄制,是本次全市網課錄制中錄制任務最重、課時最多的區。嘉定區,主要負責牽頭小學體育、小學自然課程的錄制,語數英課程也皆有參與,共承擔三百多個課時的制作與編輯。
黃浦區教育局局長姚曉紅介紹:黃浦區在區教育學院安排專門錄播教室,區信息中心技術保障,教研員帶領名師團隊深入研究確保錄課質量,區里積極開發點播平臺,提供20T的存儲空間,推送區內優質資源,在線教學教研工作同步跟進,滿足全區約5萬學生網絡學習的服務能力。
當然,上海市有一批信息化教學較為領先的學校,本身已有大量網上教學素材,并且在日常更新視頻課程資源。市教委強調,市級層面提供的是托底方案,各區教育局和學校如果有更好的信息化教學條件和課程資源,也可以自主選擇。
如黃浦區,在參與市級課程錄制的同時,組織挖掘梳理原有區網上課堂資源,在全市基礎教學授課上支持學校學生多樣化選擇學習,對確有實際需要無終端的學生,可通過提供學校把錄制課程線下U盤、區內服務器備用通道和借用學校終端等方式,全覆蓋保障。
目前,已有家長陸續收到學校關于家庭是否配備有線電視、網絡電視的征詢,以及上海市電化教育館的操作手冊,指導學生通過“上海微校”平臺學習后期教師將推送的資源。
市級課程除了在電視首播外,還會安排重播,無法收看電視的學生,可以通過電腦、平板(Pad)、手機等多種終端聽課,相關網站會提供課程視頻下載。聽課后,學生可通過多種信息平臺,與本校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市教委正在制定《中小學生在線學習指導手冊》,將于2月底前下發電子版。
教育界人士分析,信息化教學有其優勢,但還不具備完全替代課堂教學功能,因此,此次疫情下進行的在線教學,是依其特征揚長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