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14家學校 長三角中小學江南絲竹聯盟擴大“朋友圈”
繼首批26家學校之后,長三角中小學江南絲竹聯盟擴大“朋友圈”,新增江蘇省常州市實驗初中天寧分校、江蘇省常州市朝陽新村第二小學、上海市建平中學、上海市育人中學等14家學校。
5月17日下午,“非遺傳承獻禮百年——長三角中小學江南絲竹聯盟展演頒獎典禮暨第二批聯盟校授牌儀式”活動在上海徐匯中學舉行。首批加入聯盟的學校師生代表帶來了精彩的江南絲竹展演,演繹了傳統絲竹名曲《三六》《中花六板》《歡樂歌》《霓裳曲》和新編絲竹曲《絲竹傳韻》,以及紅歌聯奏《映山紅》《魚躍龍門》等曲目。
經過時間的積累,哪怕是零基礎、加入學校興趣班的孩子也能走上舞臺,為大家演奏民樂。上海市青浦區崧文小學20位學生一起演奏了新編絲竹曲《絲竹傳韻》。參演的二年級學生李明諺告訴記者,自己和媽媽都很喜歡民樂,學習琵琶已有8個月的時間。上海市青浦區崧文小學藝術輔導孟令令介紹,學校自2015年成立以來,考慮到地處青浦水鄉,選擇了江南絲竹這一項目,從零基礎開始。學校聘請專業從事江南絲竹的老師,利用興趣課和放學后的時間排練,為孩子們提供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
上海市陸行中學南校幾乎每個學生都會一樣民樂。學校開發了近20門民族藝術教育拓展課程,全校近800個孩子。此次展演,他們帶來了成熟的表演《霓裳曲》,功力可見一斑。
伴隨聯盟學校師生合奏的《魚躍龍門》,上海市徐匯中學學生跳起了優美的中國舞,帶給現場觀眾美的享受。作為長三角中小學江南絲竹聯盟的牽頭學校,徐匯中學已建立起了由正高級、特級教師史莉莉領銜的名師工作室,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學生民樂團,多次獲獎。學校還開設了中阮班、揚琴班等興趣班,培養零基礎的孩子。史莉莉說:“弘揚民族文化是一步步來的過程,在傳承中要不斷創新,可以加入舞蹈等形式,讓孩子更能體會到民樂的美!
據悉,新一批14個學校加入聯盟后,各盟校將在已組建的江南絲竹樂隊基礎上,增強師資、提供有效的人、財、物保障,切實提高學生的非遺傳承自覺性和樂器演奏能力,并積極參與聯盟舉辦的各類非遺活動,努力開設零基礎絲竹學習課程。聯盟也將繼續舉辦江南絲竹專家直播課,并制成課件向聯盟學校推廣,視情況開設線下講座和專家互動活動;繼續開展聯盟學校江南絲竹團隊展演評優活動等。
江南絲竹是產生、流行、發展于江、浙、滬地區的優秀地方民族器樂形式,是中國民族音樂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2006年,江南絲竹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海市群眾藝術館積極會同相關部門聯手合作,通過15年的努力奮斗、薪火相傳,持續不斷推動上海市江南絲竹的傳承保護工作。
2019年,上海市群眾藝術館與徐匯區教育局,委托上海市徐匯中學牽頭,組建了長三角中小學江南絲竹聯盟,首批入盟學校有來自江浙滬的26家學校。通過兩年的努力,該聯盟的成立和運作已為上海江南絲竹保護工作在長三角中小學校中的推進起到重要作用。
江南絲竹反映江南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同中有異。弱中有強、強中有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韻律的柔美,每個樂器卻要有自己的風骨。上海市群藝館江南絲竹項目保護責任人表示,“上海有的學校招收了不少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我們希望他們通過對江南絲竹的學習,更好地了解、接受、融入江南文化,為今后的人生打下人文基礎!
附長三角中小學江南絲竹聯盟第二批加盟學校名單:
江蘇省常州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江蘇省常州市實驗初中天寧分校、江蘇省常州市朝陽新村第二小學、江蘇省海安市實驗小學、上海市建平中學、上海市育人中學、上海市澧溪中學、上海師范大學第三附屬實驗學校、上海市徐匯區啟新小學、上海市徐匯區第一中心小學、上海市徐匯區教育學院附屬實驗小學、上海市長寧區愚園路第一小學、上海市長寧區法華鎮路第三小學、上海體育職業學院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