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創新打造“校史課堂”“實景課堂”“數字課堂”
“把黨史學習融入學科專業教學之中,既是塑造學生心靈,也是塑造教師德才素質非常好的途徑。立德樹人,是教師肩挑的剛性責任!比涨芭e行的上海學校依托課程思政育人體系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現場,92歲高齡的“人民教育家”于漪通過視頻,語重心長地勉勵滬上教師:要把傳授知識的單項功能轉換成全面的育人功能,讓盛世之下的學生能夠懂得自己肩負的責任,懂得知恩感恩,挑起為國為民的重擔,挑起黨和國家的未來。
自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上海教育系統推動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充分結合社會生活大場景,創新課堂形式,依托課程思政育人體系,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創新打造了一批“校史課堂”“實景課堂”“數字課堂”“主播課堂”,讓校史、場館、英模成為黨史學習的“教材”、“教室”和“教師”,通過無數鮮活生動的案例讓百年黨史在大中小學生中入腦入心。
將百年黨史融入課堂主渠道,引導學子主動解鎖“精神密碼”
“中共一大紀念館最近正式對外開放。在它周圍大約1平方公里范圍內,密布著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建有關的諸多革命歷史舊址。同學們能在地圖上標注出它們的位置嗎?”這是上海市建青實驗學校一堂初中七年級地理課。在地理教師張瑞娟的引導下,學生們拿起筆紛紛繪制《“紅色印記”專題圖》,對上海的紅色基因有了直觀認識,對鄉土地理的區域認知也更加全面。
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設有“快樂讀書吧”板塊,要求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課外的自主閱讀。同濟大學附屬實驗小學語文老師張錚曾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都在課外讀過紅色經典文學作品,但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書中描寫的歷史有一定距離,因此對革命人物、革命精神的了解還不夠深入。于是張錚選擇以《永不消逝的電波》一書作為“快樂讀書吧”的課外拓展閱讀,引導學生推斷李白烈士內心的想法,并對他作出自己的評價,讓學生在提升閱讀能力的同時,走進上海的歷史,體會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霸诮涣鞣窒黼A段,我們還開展閱讀推薦活動,讓五年級的哥哥姐姐們走到三四年級學生中,講述自己所學習相關內容,向弟弟妹妹們推薦這本書!睆堝P說。
在上海大學,一門匯聚音樂學院、美術學院、社會學院、文學院等多個院系十幾名教師聯袂開講的通識選修課《時代音畫》人氣不斷走高。
作為上大在通識課程領域啟動課程思政改革的“樣板課程”之一,《時代音畫》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于沉浸式體驗。最近的一堂課,聚焦的是在當下大學生中討論度極高的舞臺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除了理論講解,課上還設有角色扮演的互動環節。不少學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踴躍走上講臺,與老師一同沉浸在紅色課堂里。
牢牢把握課堂主渠道、主陣地,將黨史學習教育內容有機融入以思政課為核心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形成各類課和思政課同向同行的協同效應。上海各高校系統梳理、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的黨史育人資源,研制了57個專業門類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指南,遴選出100門專業課程與黨史學習教育相融合示范課,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引導青年學子主動“解鎖”百年黨史的“精神密碼”,激發年輕一代奮斗前行的內生動力。
讓師生愛聽、愛講、愛學,創新形式提升育人實效
在學校主課堂之外,如何創新育人形式,把握青少年特點、貼近青少年需求,讓他們在學思踐悟中感受黨的創新理論的魅力,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借助當下年輕人最熟悉的形式,上海各學校創新打造了一批“校史課堂”“實景課堂”“數字課堂”“主播課堂”,用黨的百年艱辛歷程、巨大變化、輝煌成就激發青年學子的共情共鳴,引導他們堅定“四個自信”。
在今天的活動現場,面向全市高校遴選青年學生、青年教師并擔當青春講述人的百集黨史學習教育“空中課堂”正式上線!翱罩姓n堂”以百集短視頻《百年青春潮》為主要內容,讓青年人講述他們眼中的共產黨員,讓光陰里最美的奮斗故事溫暖、激勵更多青年,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由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創作排演《陳望道》《錢學森》《錢寶鈞》等近20部“大師劇”,則用“舞臺育人課”再現校史中的黨史,讓青年學子讀懂大師們的愛國初心,不斷提高黨史育人的親和力。上個月,華東政法大學原創大師劇《雷經天》在美琪大劇院首演。該劇重現了延安時期,陜甘寧邊區法官雷經天審斷“黃克功案”的過程。連演5場的《雷經天》場場座無虛席,將穿越百年的精神力量具象化,成為青年學生學習黨史的生動教材。
上海市商貿旅游學校貴州路校區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老閘捕房”,是“五卅慘案”的發生地和“五卅運動”引發地,也是“左聯五烈士”被捕后的身陷囹圄之地。為紀念左聯五烈士犧牲90周年,該校文物專業的師生專門復刻了當年魯迅先生和柔石主辦的《朝花》旬刊第一期封面的木刻版畫,并創作了一副寓意今天幸福生活的木刻版畫《錦繡》,在動手實踐中,回顧那段追求光明和進步的歷史,讓歷史變得可觸摸!拔覀冞在校本劇《吾輩當自強》的基礎上,針對“五卅運動”章節改編出每個場景3分鐘左右的‘口袋劇場’版,讓學生們在‘快閃’戲劇表演的過程中體悟紅色精神!鄙虾J猩藤Q旅游學校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汪志穎說。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在堅持30多年辦好學生黨校的基礎上,發展壯大以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為使命的“晨暉”黨章學習社。十多年來,這個黨章學習社團中走出的學生不僅學業優秀,更是行為規范和綜合素質的標桿,先后已有百余名晨暉社學子脫穎而出,光榮入黨!俺繒煛秉h章學習社學生代表孫恬然表示,要堅持學習黨的先進理論,堅持走出校門開展實踐,堅定信仰、練好本領,爭做有志有為的新時代青年。
活用紅色育人電子版圖,內外圈聯動增強育人合力
作為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上海的紅色資源十分豐富。最新公布的上海市大中小學校內外紅色育人電子版圖,形成課堂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等內外圈聯動育人合力,將上海的革命歷史遺址遺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場景充分用“活”,把黨史學習融入到社會大課堂之中。
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四(8)班學生張笑慈,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紅領巾講解員。從2005年起,一群年齡僅為10.2歲的孩子作為盧灣一中心小學的“小小講解員”,走進了中共一大紀念館、漁陽里、周公館等紅色場館,用兒童的語言講解紅色故事,吸引更多的同齡小伙伴來到紅色場館參觀、學習。
16年來,“小小講解員”的隊伍不斷壯大。與此同時,英語版、連環畫版本、快板等多元形式,則不斷豐富著他們的講解形式和內容!巴ㄟ^一次次講解,我們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能力,也把從革命先輩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融入了志愿服務和日常學習生活!
召稼樓、革新村、閔行科技館、梅隴國防教育基地、華漕鎮抗日紀念館……去年暑假開始,閔行區的思政教師和德育干部帶著全區151所中小學校的3萬多名學生“行走”起來,從區內的紅色場館、青少年研學基地再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生們用腳步丈量歷史變遷,在行走中感知時代發展。今年暑假,以“青春打卡·尋訪家門口的紅色地標”為主題的閔行區青少年暑期研學活動又將正式啟動。
在閔行區思政一體化研究中心主任、特級教師秦書珩看來,上海各類場館資源豐富,有著組織開展思政課“行走課堂”活動的得天獨厚條件:“我們精選學習主題,精心設計任務單,營造學習環境,探索將中小學思政課學習與各類場館資源有效融合的最佳路徑,讓學生的每一次行走都有成長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