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初中生開展“校園碳中和行動”,在屋頂種植園收獲首批新能源培育綠色蔬菜
“這批生菜是完全靠新能源物聯網種植基地培育的‘無公害蔬菜’!”最近,上外靜安外國語中學八年級學生劉芷珺和小伙伴收獲了校園屋頂種植園產出的首批生 菜。這個最新打造的屋頂新能源現代化農業種植園,靠太陽能代替傳統能源,通過物聯網進行種植管理,借助各種綠植“捕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獲得的收益 用于“校園碳中和行動”的實施。
搭建屋頂農場培育綠色蔬菜
大白菜、西蘭花、青菜……屋頂種植園里,各種蔬菜長勢旺盛。記者在上外靜中綜合樓樓頂看到,草莓等水果也即將成熟。通過種植物聯網,師生在平板電腦上就可看到各類采集的數據,包括環境的溫度、光照、土壤的濕度和肥力等。
種植蔬菜的暖棚里,依靠六塊太陽能面板,廚余發酵堆肥,實現了“無公害蔬菜”種植。記者發現,原來天臺上唯一的交流電電源,已于今年9月30日停止供 電!疤炫_上唯一的電源剪掉了,開啟清潔能源!敝笇Ю蠋熒蚓罢f。師生通過物聯網手段,實時監控植物生長環境的濕度、光照、溫度和肥力,及時澆水、施肥, 利用遠程控制自動噴淋系統,模擬自然界環境,給植物“沐浴”,還利用太陽能無土栽培、發豆芽。
事實上,兩個多月前,天臺上只有一片空地和一個老舊閑置的玻璃房。怎樣將它改造成現代化種植園?改造資金哪里來?同學們以項目計劃報告的形式向學校提出 申請,很快獲得批準。經學校行政會討論,該項目獲得校方1.5萬元的“投資”,并計劃將部分種植園的收益,用于學校能源改造計劃。
有了 這筆資金,同學們按計劃添置了太陽能發電系統、物聯網傳感設備、無土栽培種植設備、自動澆灌噴淋系統、錯層種植箱等設施,自己動手設計布置。通過大家的努 力,短短兩周,屋頂新能源現代化農業種植園初見雛形。約100平方米的屋頂種植園,還有個好聽的名字——“靜空苑”。
如何催芽、育苗、種植?每種植物都不一樣。同學們分組種植,通過查找資料、互相交流、反復實驗,在老師的指導下,悉心培育每一棵植物。
賣菜收益用于校園LED路燈改造
天氣轉冷,在玻璃房內,晚上的低溫也不利于喜暖植物的生長。同學們通過網絡學習,發現了堆肥這個好方法。不同的原料,在堆出富含氮、磷、鉀等各種元素有機肥的同時,還可以產生堆肥中心高達60至70攝氏度的能量。
豆渣、香蕉皮、雞蛋殼,這些都是食堂的廚余垃圾。據估算,學校食堂每天可產出近百斤廚余垃圾,學生把部分適用的廚余垃圾搬上天臺,經過一段時間發酵后, 變身“營養土”“營養液”,各種廚余垃圾也有了好去處。有機肥料源源不斷地產生,滋養著每棵植物,堆肥產生的少量二氧化碳,又被玻璃房內的植物通過光合作 用吸收,形成了良好的“碳循環”。
屋頂種植園推出兩個 多月來,至今已實現太陽能發電約300千瓦時。目前種植園里有千余棵蔬菜,品種達十幾種。最近第一批農作物已成熟,同學們以平價向教職員工銷售這批蔬菜, 所得款項將用于學校新能源改造計劃!笆紫瓤紤]改造校園路燈,相信不久的將來,一盞盞太陽能LED路燈將為參加課后服務和住宿的師生照亮夜間校園的每個角 落!鄙蚓罢f。同學們還設想,將新能源的原理應用于太陽能飲水機、太陽能風扇等設計。
據預計,項目成熟后,一期項目將最高月產蔬菜、水果100公斤,二期項目計劃將食堂屋頂也開發成種植園,屆時,蔬菜、水果最高月產量有望達到200公斤。
“一草一木”中感受勞動艱辛與快樂
同學們圍繞全球氣候問題展開研究學習,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有針對性地研究節能減排的措施。在化學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實驗了解二氧化碳的作用與危害。
積累了一定的綠化養護知識后,同學們還成立了一支“綠植醫生”隊伍。由于老師平時忙于工作,辦公室里的綠植盆栽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熬G植醫生”在學校 綠化管理人員的指導下,分析每棵植物的“病情”,讓這些植物住進“綠植病房”,對癥治療!熬G植病房”的每個床位,都有綠植的名字、病因、治療方法以及負 責的“醫生”,至今已成功救治了多肉植物的黑腐、化水以及相關植物的落葉、爛根等疾患。
在上外靜安外國語中學校長趙勇奮看來,這一項目化學習包含了諸多教育元素,希望學生通過跨學科學習,既習得知識,也在“一草一木”中感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在養護綠植的過程中感受生命蓬勃生長的美好,更認識到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的意義,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