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雙減”你點我送!黃浦的這些“大黃鋒”把18門特色課程送教上門
本學期是“雙減”政策實施落地的第一個學期,越來越多的不合理、不科學的學業負擔被減掉,學生一下子就出現了許多“時間的真空”。負擔可以減輕,但教育卻不能缺位,過重負擔被減去后留下的“真空”需要用更富新意、更有意義、更具特色的教育內容去填補。
如何讓課堂提質增效,如何在“330”放學之后給學生們補充不一樣的課后延時服務,青年教師們在雙減大潮下走在改革的最前沿。
12月2日,黃浦區教育系統的“大黃鋒”青年突擊隊公布了18門特色課程,這些來自各中小學的團員青年教師將攜手黃浦區科技活動中心的老師們,把“紅色文化我來講”“學習小達人”“活力小達人”“小小藝術家”“我是小能手”五個系列的課程送進全區各所學校。
榜樣力量推進“雙減”落地
“剛剛踏上工作崗位時,就經常聽到單位里的前輩們說起'顧老師講紅色故事',后來有幸聽了一節顧博凱老師的區級公開課,作為同是歷史老師的我很快就覺得 這個老師'有點東西'......”舞臺上,來自大同初級中學的歷史教師韋旭正將他和“偶像”顧博凱老師之間的故事娓娓道來。
從一個普 通的歷史教師、顧博凱老師的“小粉絲”,到黃浦區教育系統“師說”理論宣講團的成員、顧博凱老師的“好搭檔”,韋旭的“追星史”實則是黃浦優秀教師幫助青 年教師快速成長的故事。作為同學科的教師,顧博凱老師除自身歷史學科外,還會給予韋旭關于思政學科以及理論知識的幫助,讓青年教師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師德素養。韋旭老師也在顧博凱老師的指引下,補充自己學科知識的同時,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來自荷花池幼兒園的青年教師張雯老師也與大家分享了她和偶像吳蓉瑾校長的故事!霸贫湫iL”日復一日早出晚歸、堅守在教育工作崗位上的敬業精神,讓她深 受震撼。而吳校長在繁忙的工作中給予張雯老師工作上的鼓勵與支持,讓她甘之如飴!白鳛樵浀玫竭^吳校長指導和鼓勵的一名青年教師,就是要學習她的教育熱 忱和創新魄力,始終保持自己創新和從教的熱情”,身為幼兒園教師的她,自主自覺地學習理論知識,用自己的行動自覺和職業態度向吳蓉瑾校長致敬,并利用自己 特長跨界、跨科地開展課程,助力“雙減”。
正是在顧老師、吳校長這樣的榜樣力量的影響下,一批95后青年教師正蓬勃前進,不但在課堂上教書育人,更擔當起社會責任,以自己的青春力量,助力教育改革,落實“雙減”政策。
跨界跨科宣講彰顯青春擔當
“我們的學段都不屬于義務教育學段,難以直接和'雙減'掛鉤,但是我們都在嘗試把自己的教學優勢特長帶入助力'雙減'的過程中,從此來鼓勵更多青年教師 加入我們的團隊!眮碜陨虾J猩藤Q旅游學校的團委書記楊璐說到。自六月《引路人》紅劇展演后,作為主創團隊之一的她又思考著將紅色劇本帶進“雙減”紅色戲 劇,讓學生在表演實踐的過程中,更好地傳承紅色精神,真正做到入腦入心。作為“大黃鋒”助力“雙減”課程宣講教師之一,楊璐老師從10月起走進報童小學, 利用課后看護時間,與報童小學的老師一起,和孩子們講報童的故事,指導演繹報童的歷史。利用自己的優勢特長,突破學段限制,助力“雙減”落地。
除楊璐老師的《引路人》紅劇戲劇課外,14名來自黃浦區教育系統“大黃鋒”青年突擊隊的團員青年們結合自身專業、挖掘自身潛力,打破學科壁壘、突破學段 限制,共開設“紅色文化我來講”“學習小達人”“活力小達人”“小小藝術家”“我是小能手”等五個系列的18門特色課程。立足自身優勢、突破自身專業,在 課后服務時間段,筑牢學生理想信念、助力學生創新思維的發生。
紅色研學聯盟開啟新風尚
“15分鐘幸福圈”建設是落實“雙減”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拓寬區域實踐的有效載體。黃浦教育團工委一方面與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合作,推出了152門 “助力課程”,幫助學生收獲眾多技能;另一方面依托高年級學生的理論學習社團,帶動少先隊組織紅領巾開展黨史學習、紅色研學,自此依托鋒語者——高中生思 政聯盟與初中、小學結對,以紅色研學豐富課后服務、優化課程內容的“傳薪者”紅色研學聯盟成立。
黃浦教育團工委與社科院聯系,以“共享區域紅色資源,提升青少年的社會性能力——雙減背景下的青少年領導力培養”為課題,高中生將在社科院專家的指導下 參與研究課題,初中生和小學生將以研學的方式開展黨史學習、理論引領,最終形成各學段不同的成果。以課題帶動、助力“雙減”,全面展現黃浦教育的思想引 領,展現黃浦學子示范引領、探索創新的優秀品質,凸顯學習、生活在黨的誕生地的青少年的使命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