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課程入駐“課后服務”, 助力“雙減”精準落實
自教育部“雙減”政策出臺,“5+2”課后服務全面啟動,教育回歸校園。面對助力“雙減”工作全面落實的新要求,為了滿足區域內學校多元化需求以及 每一個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求,助力學校豐富課后服務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科學素養,長寧區少科站主動謀劃,積極增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滿足學校課后 服務多元化的需求。
中小學時期是學生視野的開拓期、興趣的奠定期、夢想的建構期,“雙減”之下,作為區域內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場所, 如何精準發力,切實提升優質科技課程,助力區域內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是當前的工作重點。為此,早在開學前,長寧區少科站就已主動謀劃,在全體教師 中提出推進優質科技課程的要求,引導教師在原有科技課程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學齡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設計不同類型的科技課程。分別面向區內初中、小學各推出了22項科技課程供各學校自主選擇,內容涵蓋機器人、模型、生命科學、信息科技等,并實現了有需求學校的全覆蓋,每周完成中學、小學各19次課程。 本次進校園科技課程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科普意識,更關注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動手實踐課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等科學品質和素養的培養。
在推進優質科技課程助力“雙減”下的課后服務活動之外,為營造區域內良好的科學氛圍,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少科站積極拓展科技教育模式,精選8項科 技主題講座同步向各學校發布,全學段覆蓋,由學校按需選擇,內容涵蓋中小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人工智能、5G賦能智慧社會、微觀世界之光、網絡安全等。本學 期共開展科技、科普類講座7場,網絡安全講座5場,來自不同學校的師生們有幸與大學的專家、教授乃至院士近距離接觸,領略高新科技成果和前沿科學知識,打開了全新的科技視野,播撒了科學的種子,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與求知欲,培養了學生更深層次的科學思維。
未來,少科站還將加強包括實驗秀、SEED課程在內的線上資源建設,輻射區域內更多學校,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積極整合優質的科技、科普資源,持續開展多元化的科技教育活動,以滿足學生更多的個性化需求,真正達到“讓科技教育惠澤每一個學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