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中畫筆致敬英雄校友茅麗瑛,初中生手繪明信片首發
“茅麗瑛于1910年8月生于杭州,母女倆相依為命,1918年進入上海啟秀女子學校,英語流利……”上海市向明初級中學內,矗立著一尊雕塑,是為了紀念共產黨員茅麗瑛。在向明初級中學,每一位學生都知曉自己的這位校友,茅麗瑛的生平事跡,都能娓娓道來。
12月17日,學校的每個班級都舉行了一場特殊的主題班會。在這場班會課上,每一位學生在手繪版《向茅麗瑛烈士致敬》明信片上寫下一段話,送給10年之后的自己。這個學期,學校舉行了“向茅麗瑛烈士致敬”為主題的明信片設計大賽。由七年級(1)班馮玟慈同學設計并手繪的明信片脫穎而出,并且于17日舉行了首發儀式。
校園里的鮮活思政課堂
向明初級中學校內,有一座茅麗瑛烈士的雕塑。茅麗瑛5歲時因父去世隨母到上海啟秀女中(向明初級中學思南校區前身)投親,7歲就讀于啟秀女中小學部,1930年高中畢業,入東吳大學法律系,1931年初入海關任打字員。1938年,茅麗瑛任“中華職業婦女俱樂部”主席,同年5月入黨,籌建上海的“中國職業婦女俱樂部”。
啟秀女中伴隨著茅麗瑛啟蒙、讀書、執教、生活、抗日達二十四年之久。曾數次被聘為啟秀女中的教師:14歲時兼任本校幼稚園音樂老師,16歲時兼任本校初中低年級英文課老師,28歲時擔任初二年級的英語教師。工作之余為支援新四軍組織義賣,喊出了“為義賣而生,為義賣而死“的豪言壯語。1939年12月12日晚在南京路福利公司二樓職婦會所,慘遭汪偽特務暗殺,第三天與世長辭,年僅29歲。在向明初級中學,了解茅麗瑛烈士是每一位學生的必修課。
黃浦區坐擁27所百年老校,其中不少有著光榮的紅色傳統,不僅見證了歷史的風云際會,更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黃浦的校園里曾經培育了一批批“時代的先覺者”,他們從黃浦出發,投筆從戎,為人民解放和民族獨立拋灑熱血。
茅麗瑛的故事,就成了學生們身邊的思政課堂:向明初級中學成立了一支20人的文化宣講隊,用滬語講述校園里茅麗瑛烈士和社區其他革命志士的紅色故事。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將學習茅麗瑛烈士的事跡,把她告訴更多的同齡人,學習她的可貴品質。
學校還開發了《循跡》課程,被評為首批區級共享課程。學校探討課程思政背景下多學科融合德育創新實踐;年初時,道法與歷史學科相融合,錄制了兩節思政微課《英雄的成長》,現在又借力美術學科開展有趣又有意義的手繪明信片的設計,提取典型情節,通過畫面設計,講好茅麗瑛的故事,使之成為“黨史教育”的一扇窗,讓大家能夠通過畫面更加深刻地體悟茅麗瑛烈士堅定的信仰和無畏的革命精神。
和英烈的跨時空對話
這個學期舉行的明信片設計大賽,也是一次特別的黨史教育——孩子們重新回顧茅麗瑛的一生,用手中的筆畫出她的容貌、故事和精神,以特別的方式向這位前輩致敬!懊愮沂康乃芟窬驮谖覀冃@里,她的故事我早已熟記在心,可拿起畫筆,總是缺少繪畫靈感!被貞涀约旱膭撟鬟^程,馮玟慈說,為了獲取創作靈感,她一遍遍重讀《茅麗瑛》,一遍遍觀看《七月流火》這部影片。茅麗瑛烈士不同的人生階段中有哪些值得當代學生學習的地方?后來,在班主任老師的建議下,她帶著這一問題,再次打開《茅麗瑛》并且找到了創作方向——小時候,茅麗瑛刻苦學習、堅韌不拔;長大后,在“樂文社”聽演講,茅麗瑛如饑似渴接受優秀新思想;面對日軍鐵蹄,茅麗瑛不怕犧牲,堅持為一線戰士輸送善款和物資……茅麗瑛的形象越來越生動、清晰,《求學》《熏陶》《無畏》……一幅幅畫面逐漸描繪而成。
“在創作這套明信片的過程中,我感覺跨越了時空的距離,走近茅麗瑛烈士,她執著堅毅、勇敢不屈、無所畏懼、迎難而上的精神鼓舞著我,茅麗瑛烈士的精神,在向明校園,在我們這代學子身上,定將繼承發揚!”馮玟慈說。
跨越時間和空間,在這張英雄校友的明信片上,寫下對10年后自己說的話,這是多么有儀式感的一刻,F場,同學們在明信片上或寫下感受,向英烈致敬;或寫下寄語,送給未來的自己。初一6班的顧宸源說:“今天之擔當在于少年,少年終將成為國家棟梁。我希望在10年后的將來,能夠參軍入伍為國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我會銘記革命烈士們的英勇事跡,并以此警醒自己,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銘記以前人民的苦難生活,將來為國家做貢獻,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銘記茅麗瑛烈士‘為義賣而生,為義賣而死’的意志,努力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到最好,做一件事就要堅持下去,不放棄,正是有烈士們的英勇犧牲,才有了我們現在和平的生活!”郭子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