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在窗外” 一片小菜園何以讓00后學習熱情爆棚
走在寶山區顧村中學的校園里,抬頭望去,一串串形似龍眼的果實懸掛在高大的無患子樹上。它們成熟后悄悄地掉落在地上,外果皮破裂,露出里面的果肉和果核。如果你細心觀察,還會發現有粘液從果實中流出。用手輕輕搓揉它,會慢慢起泡,用水沖洗之后,手部會變得更加光滑干凈。
顧村中學黨支部副書記、寶山區高中生物首席教師張琴看到后,欣喜不已:“這不是大自然送給我們天然的勞動教育素材嗎!也是引導學生們進行科學探索的起點!睘榇,顧村中學圍繞校園內的無患子先后開展“制作無患子洗手液、洗發水”,并利用無患子的內核制作工藝品等探究課題。
隨著“雙減”政策落地,利用校園里所有的植物、土地開展形色各異的勞動教育,是顧村中學在過去一年時間里樹立起的校園新風向。山楂樹、無患子、薄荷、楊梅樹……顧中學子在自然中大膽探索,小心求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老師也將課堂搬出教室,融入自然,踐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知行合一”育人理念。
“教室在窗外”,從未拿過鋤頭的“00后”種植熱情高漲
如今在顧村中學,幾乎每個高一、高二學生都有了一個新的頭銜——校園“園藝工程師”。
去年植樹節,為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與科學研究“小達人”,學校正式啟動了“‘勞’有所樂,五育融合”——生態創新校園實踐項目。
寶山區教育局局長張治多年前曾到美國訪問學習,歸來后向老師們提及,理想中的校園應該是“教室在窗外”,學生們不僅在學校讀書,還可以自由地觀鳥、收集垃圾和雨水,親近大自然。受此啟發,顧村中學在操場邊開辟菜園子,為每個班級學生留下一片種植園。
原本五谷不分、平時連鋤頭、鏟子都沒拿過的00后們興致很高,他們在操場南側的“菜園里”播種、耕耘。大家將利用社團課、探究課、課余時間進行觀察、跟蹤記錄,在課題組老師的指導下研究、探索。小番茄、茄子、生菜、辣椒、芍藥……十幾種農作物在師生們的悉心照料下成長著。
第一次進種植園,高一1班陳思睿起初無從下手:“看著同學們拿著手中的工具,一塊一塊拍碎,讓土壤變得松軟,我也逐漸被帶動起來!睘榱俗寧熒嬲莆辙r作物習性和種植技巧,學校還聘請經驗豐富的農民奶奶入校,教孩子們如何耕種。即使是寒暑假期間,每天仍有學生主動到校,來看看田地里的這些“小伙伴”。
回想起近一年的種植經歷,高三5班的曽逸晨顯得很興奮:“陽光下的蔬菜們,都帶著充滿活力的氣息茁壯成長,見證著它們的成長,越發感覺到食物的取之不易與大自然的神奇。當水滴落到菜葉上那種晶瑩剔透的質感,快樂伴隨著自豪撲面而來!
顧村中學黨支部書記胡艷告訴記者,生態創新校園實踐項目幫助學生樹立起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真正將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親近自然,感知生命;顒蛹蓉S富了同學們的科學研究意識,又能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掌握勞動知識技能。此外,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也將得到激發,從而使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學校處處是課堂,跨學科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開發校園種植園,只是顧村中學勞動教育的“起點”。張琴成為了“有心人”,生物教師出身的她總是能發現校園里來自大自然的“禮物”——楊梅樹、山楂樹、薄荷、野豌豆、銅錢草……這些都成為了張琴的教育素材。
學校處處是課堂,大自然亦是我們的老師。
“雙減”后,當“無界課堂”戀上“校園山楂”,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收獲、喜悅、美好。去年秋日,校園里的山楂果成熟了,師生們坐在樹下,或靜靜看書、或漫步閑聊,還有的學生用畫筆勾勒出果實累累的山楂樹,描繪出秋天校園獨特的風景。同學們通過賞一賞、拍一拍、畫一畫、采一采、嘗一嘗等形式,與山楂樹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切實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饋贈。畢業班的學生將高考心愿寫在布頭系在枝頭,表達對未來美好人生的暢想。
“山楂能做什么?”“山楂有什么功效?”“山楂的生物化學性質又如何?”張琴帶領學生們采摘完山楂后一邊查閱資料,一邊在學校廚房里干脆做起了“大廚”,制作冰糖葫蘆送給全校師生品嘗。
此外,在化學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還結合生物書上食物中主要營養成分的鑒定實驗,利用班氏試劑去檢驗山楂內的還原性糖,并與葡萄糖的實驗現象作比較。
類似地,面對校園里諸多無患子果實,學生們在生物、化學老師的指導下,借助網絡查閱了與無患子有關的論文、研究報告等,在了解無患子的生物特性和化學性質后,一同制作無患子洗手液。通過實驗“00后”們發現,帶核的無患子在擠壓的時候很難將皂苷完全擠出,他們設想能否在實驗前就將無患子的種子去除,并將果實剪碎,提高皂苷的提取率……在反復實驗、論證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了解生物的特性、掌握了基本的化學和生物學科知識,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些高中生逐漸掌握了如何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顧村中學校長李海平告訴記者,學校要將每位學生培養成才,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對標于此,顧村中學整合了校內資源、社會資源、家長資源開設了五十余門系列課程,初步完善了五育并舉的課程體系。希望這些課程能夠滿足我們的學生有選擇的學習,能選擇到他所喜歡的并且符合學生個性特長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