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跑題都很難 書寫空間很大 境界決定好壞
2018/6/8 10:14:31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彭德倩 選稿:吳佳逸
每年高考,語文科目的作文題總是聚焦全社會目光。今年的“被需要”,同樣引起熱議。對此,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提出自己的觀點。
在黃老師看來,這個題目很有意思。人從高中要進入大學,是帶著怎樣的心態?題目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幾個關鍵詞:關注自身、渴望、被需要、價值、心態……這些可以看出,要求關注的是內心,而非外部世界。
以往的許多作文題,對外部世界的關注多了點,而這個題中,“被需要”,是你的需要。馬斯洛理論中,人需求的最高層次,是價值的體現。這次的題目,其實是在進入大學學習階段之前,請學生思考,“你為什么而生活?”“生命的價值在哪里?”有這樣的哲學命題隱含其中,體現了立德樹人的導向性。
“有人問這篇作文的書寫空間,我的答案是很大。每個人都會有需求,這個題目都寫得出。但是寫得好與不好,同個人思考及人生境界有關系!比绻綍r的思考行為中一直想獲得,而不是付出,會是一種表達;如果說假話,作文里其實也能體現出來。如果是真心感到應該承擔起現代社會中個人的責任,與古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濟天下”等的思想相融相通,這樣的境界體現在文章里,就會特別有氣度。
對于高考作文,許多家長往往最擔心孩子跑題。這次的題目,要跑題都很難。因為談到需求、獲得、付出,一看就知道,就能寫。文章的好壞決定于其本人境界的高低,也與真實度、情感度密切相關。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應該避免,那就是故意把立意拔得過高,顯然是不合適的。學生寫作時,應注意把自身的需要講清楚,把“需要恰恰隱含在被需要中”這層關系辯證地表達好。這種自在而真誠的關系認知,源于學生對自己生活、學習以及傳統文化深入了解后的積淀。只有這樣,才能深刻闡釋“需要”、“被需要”以及“價值”。